搜索
显示条目: 1-10 / 17
钓鱼岛及其在东海划界中的地位
(《中国海洋法学评论》编辑部, 2006-06-30)
【中文摘要】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以下简称“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自19世纪末,被日方侵占。钓鱼岛同时还位于中日间有待划界的东海。因而,对 钓鱼岛及其在东海划界中的地位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钓鱼岛是中日关系中 的敏感问题。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符合中日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希望在 未来条件成熟时,妥善解决这一问题。
【Abstract】 Diaoyu Island and its affiliated islands ...
卷首语
(《中国海洋法学评论》编辑部, 2006-06-30)
里海的海洋划界:法律问题
(《中国海洋法学评论》编辑部, 2006-06-30)
论大陆架共有
(《中国海洋法学评论》编辑部, 2006-06-30)
【中文摘要】本文从分析上个世纪以来国家间大陆架划界争端中存在的问题入 手,在分析公法和私法关系以及国际法和国内法关系的趋同性的基础上,参照国内民法领域的共同所有制度,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搁置主权,联合开发”的大 陆架争端解决方法。对于大陆架资源开发所引发的争端,笔者主张在充分进行国 家间以及国际利益衡量的前提下,先以共有的形式解决大陆架所涉的主权权利问 题,然后再以强制的合资模式进行资源合作开发。当然,这种新型的解决方式会 ...
中国东海二百里外大陆架法律问题初探
(《中国海洋法学评论》编辑部, 2006-06-30)
试论取消航海过失免责中的管船过失免责
(《中国海洋法学评论》编辑部, 2006-06-30)
【中文摘要】航海过失免责一般表述为:船长、船员、引航员或承运人的受雇人 在驾驶船舶或管理船舶中的行为、疏忽或不履行职责所造成的货物灭失或损坏, 免除承运人的赔偿责任。迄今为止,航海过失免责一直是承运人可援用的最重要 的免责条款,航海过失免责制度的存废也一直是各国和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立法关 注的焦点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航海过失免责的内涵,探悉航海过失免责产生和发 展的社会经济根源,考察当今船货双方利益和风险的分担情况,综合考虑相关因 ...
台湾海峡船源污染法律问题刍议
(《中国海洋法学评论》编辑部, 2006-06-30)
【中文摘要】如何通过法律途径有效规制台湾海峡内由船舶所造成的污染,是当 前迫切需要海峡两岸共同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首先在国际法和海峡两岸现 行立法的框架下,探讨了船舶在台湾海峡内所享有的通行权利的性质;其次,以《联 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国际海事组织相关规则为基础,讨论两岸当局对船源污染的 管辖权空间;再次,分析目前台湾海峡内船源污染控制的实际效果。以上述论证为 基础,本文认为,海峡两岸政府之间的合作是有效控制船源污染的必要途径,并为 ...
核材料海上秘密运输的国际法问题
(《中国海洋法学评论》编辑部, 2006-06-30)
【中文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能源的紧缺,核能的利用已经成为一 种现实的需要。因此核反应堆产生的核废料作为一种能源也得到了一些国家的青 睐,这便使得核材料(主要是核废料)的国际贸易愈发频繁。这种贸易多数要经过 海运,而且往往采取秘密运输的方式。这一问题就牵涉到传统的航行自由与保护 海洋环境以及人类生命安全利益的冲突、预警原则的适用、事前通知要求以及国 家责任的承担等。特别是由于海上运输核材料的国家主要是日本,虽然其运输航 ...
中日钓鱼岛争端的解决方式问题
(《中国海洋法学评论》编辑部, 2006-06-30)
【中文摘要】在国际法上,国际争端的程序问题与实体问题同样重要。从程序方 面来讲,武力解决方式与和平解决方式(包括政治方式与法律方式)是国际争端解决的2种基本方式。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由于武力解决方式的使用受到了很大 限制,和平解决方式便更趋重要。而对中国来说,基于各方面因素的考量,政治解决方式是“相对可行而不可取”的,法律解决方式是“相对可取而不可行”的,如 果在目前状况下强行解决钓鱼岛争端,其结果很可能是中日分割钓鱼岛列屿。本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大陆架的法理和应用条件
(《中国海洋法学评论》编辑部, 2006-06-30)
【中文摘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在确认沿海国拥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主权权利以外,《公约》第76条关于大陆架的定义中还规定沿海国可根据各自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将其大陆架扩展到200海里以外,所扩展的 距离根据《公约》第76条的有关规定执行。由于《公约》第76条所定义的大陆架是法律意义的大陆架,是一个科学与法律政治的结合体,也是不同政治利益集团 之间妥协的产物,因此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尤其是“洋脊”问题。《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