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多发区塔玛亚历山大藻的麻痹性贝毒预警值研究
A study on the prewarning value of Alexandriumtamarense PSP in an area with frequent outburst of red tide
Full Text
Date
2005-09Author
暨卫东(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周秋麟(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霍文冕(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陈维芬(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林辉(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贺青(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陈宝红(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高亚辉
黄德强
李扬
Collections
- 生命科学-已发表论文 [5901]
Abstract
以厦门西海域养殖的翡翠贻贝为实验对象,在实验室内对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Lebour)Balech)采用单种培养技术,运用“麻痹性贝毒小白鼠生物检测法”进行毒性实验,研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对翡翠贻贝的麻痹性贝毒的毒力,藻密度为1×105个/dm3时,白鼠未死亡;藻密度为1×106个/dm3时,白鼠发生死亡.厦门西海域近年来暴发的赤潮一般起始于局部海区无害硅藻类浮游植物,在生态环境恶化下,硅藻类赤潮在生存竞争中消退,最终暴发有害赤潮.以试验结果为依据,根据厦门海域实际情况,参考各国贝毒临界值行动标准,提出适合南方赤潮多发区塔玛亚历山大藻的麻痹性贝毒藻密度预警值为1×105个/dm3.
【英文摘要】 Taking the blue mussel (Mytilus edulis) cultured in western Xiamen waters and Alexandrium tamarense(Lebour)Balech mono-species laboratory-cultured as the experimental objects, the PSP toxicity of A.tamarense on blue mussel is studied following the standard method of PSP mouse bioassay developed by the 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 (AOAC).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ice survived when the density of A. tamarense cells was lower than 1×10~(5) cells /dm~(3 )and the mice died when the density w...
Citation
海洋学报(中文版),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005 27(5):131-136Related items
Showing items related by title, author, creator and subject.
-
高效液相色谱-核粒子计数检测氨基葡萄糖类化合物
陈庆阳; 许建中(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夏金梅(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钟添华(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许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2012-11)[中文文摘]核粒子计数检测器是基于水凝聚激光计数专利技术(WCPC),对低紫外吸收的化合物有较强的优势.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核粒子计数检测器(HPLC-NQAD)检测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和N-乙酰-D-氨基葡萄糖的方法.采用AsahipakNH2(250mm×4.6mm,5μm)色谱柱,V(乙腈)∶V(0.5%三乙胺水溶液)=75∶25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进样量为10μL,10min内完成检测.在NQAD蒸发管温度55℃ ... -
厦门海域营养盐含量和比率变化及其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
陈宝红; 陈长平; 陈金民(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高宇; 林辉(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黄海宁(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暨卫东(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高亚辉 (《台湾海峡》编辑部, 2012-05)于2010年8月和10月对厦门海域营养盐和浮游植物等开展了两个航次的调查,目的在于研究该海域营养盐含量和比率变化及其对水采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各化学和生物要素的采集、保存和分析按照《海洋调查规范》或《海洋监测规范》的相关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厦门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盐限制性因子与1998年的研究结果比较,依然为PO4-P,而SiO3-Si含量和DIN含量相对充足.各项营养盐含量与盐度都有较明显的负相关性,其中保守性最明显的是DIN, ... -
尼罗红染色法筛选产油酵母及定量检测胞内油脂含量的研究
林义; 钟添华(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骆祝华(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黄翔玲(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叶德赞(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微生物学通报》编辑部, 2012-01)[中文文摘]【目的】建立产油酵母筛选以及胞内油脂含量测定的简便方法。【方法】利用尼罗红与胞内油脂成分结合后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荧光且荧光强弱与油脂含量相关的原理。通过在添加尼罗红的培养基中培养酵母,并观察菌落荧光的方法对385株深海酵母进行产油脂菌株筛选,利用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方法对筛选获得的产油酵母菌株进行鉴定,并以其中的一株高产油脂酵母(2A00015)为试验菌株,建立了一套尼罗红染色快速测定油脂含量的方法。【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