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15卷
Browse by
Recent Submissions
-
中国电化学及其相关学术会议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9-02-28) -
Li/SOCl_2、BCX电池放电电压滞后研究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9-02-28)应用交流阻抗法研究Li/SOCl2、BCX电池放电过程碳、锂电极阻抗变化并测试外加电压和并联超电容对电池放电初期电压的影响.测试表明,锂电极阻抗在放电初期迅速减小了80%~90%,直到放电末期,阻抗几乎不变;碳电极阻抗至放电末期才迅速增大;BCX电池有较高开路电压可改善放电电压滞后;电池并联超级电容器可抑制放电电压滞后. -
多菌灵在改性钠基蒙脱土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9-02-28)制备FeCl3改性钠基蒙脱土修饰电极,循环伏安法研究多菌灵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以及溶液pH值、扫描速率、修饰剂用量等影响因素,并测定电极反应的部分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该电极过程由扩散步骤控制,转移电子数n=2,电极的活化表面积A=0.027 cm2,扩散系数D=5.115×10-6cm2/s.在优化测定条件下发现,峰电流的一阶导数值与多菌灵浓度在2.00×10-5~8.0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ip′=-8. ... -
中性水溶液高容量TiB_2负极的电氧化反应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9-02-28)本文报道了TiB2作为阳极材料在中性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TiB2在KF水溶液中释放出超高电化学容量:在电流密度为50 mA/g时,容量可以达到1300 mAh/g,超过目前报道的所有金属电极的容量.在放电过程中,二硼化钛中的硼发生电化学氧化反应生成硼氟酸根,而其中的钛则形成金属单质.因此二硼化钛可以作为一种阳极材料构建高比容量中性化学电源体系. -
纳米Sn-Co/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9-02-28)以化学沉积法制备Sn-Co合金纳米粒子/石墨复合材料,XRD和Ram an光谱表征物相结构,SEM观察表面形貌.结果显示,500℃高温热处理的Sn-Co/石墨复合材料,其颗粒密集均匀地分散于石墨载体上.Sn-Co合金纳米粒子颗粒直径100 nm左右.Sn-Co/石墨电极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循环寿命,这可能是该合金纳米粒子与棒状石墨间的亲合能有效地阻止Sn的脱落,Sn-Co的颗粒间隙缓冲锂嵌脱过程的结构张力,防止合金的膨胀与粉化. -
纳米碳纤维-硫正极电化学性能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9-02-28)应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比例的纳米碳纤维(NCF)对硫正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CF-硫正极的倍率放电性能和循环伏安性能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添加量为3%和5%时效果较好.3%NCF-硫正极电流密度0.4 mA.cm-2时,比容量达880 mAh.g-1,20次循环后,比容量仍保持630 mAh.g-1. -
高利用率多壁碳纳米管负载金铂合金纳米粒子催化剂在碱性溶液中的甲醇电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9-02-28)使用乙二醇还原法合成了一系列高利用率多壁碳纳米管负载的金铂双金属纳米粒子电催化剂,在碱性溶液中由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法测试该AuPt催化剂对于甲醇氧化反应的电催化活性.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与X射线能谱观测催化剂形貌,表征催化剂结构.结果表明,金铂双金属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碳纳米管上,催化剂具有良好甲醇电氧化性能.实验表明Au/Pt/MWCNTs比为10∶8∶32(bymass)时,该催化剂具有最高甲醇电氧化峰电流密度与最负起始氧化电位. -
功能化碳纳米管的电化学性质及在6-巯基嘌呤分析检测中的应用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9-02-28)采用修饰单壁碳纳米管(SWNT、SWNT-COOH或SWNT-OH)及多壁碳纳米管(MWNT、MWNT-COOH或MWNT-OH)的石墨电极研究配位阴离子[Fe(CN)6]3-和配位阳离子[Co(phen)3]3+的电化学行为与吸附性能,借助[Co(phen)3]3+在碳纳米管(CNT)的强吸附特性制备[Co(phen)3]3+/CNT/C修饰电极,以其应用于6-MP的分析检测.结果表明:1)在CNT修饰电极上[Fe(CN)6]3-/4 ... -
锂离子电池硅纳米线负极材料研究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9-02-28)采用涂膜法和直接生长成膜法分别制备两种硅纳米线电极.XRD、SEM和充放电曲线表征、观察和测定材料嵌锂状态过程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与涂膜法相比,直接生长成膜法制备的硅纳米线电极具有较高的比容量、良好的循环寿命及较好的倍率性能;直接生长成膜法制备的硅纳米线电极,其嵌锂过程硅由晶态逐渐转变为非晶态,且其纳米线直径逐渐增大,但线状结构仍保持完好,进而防止了电极粉化和脱落. -
碳化钨电极上氧的电催化还原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9-02-28)以喷雾干燥微球化处理的偏钨酸铵作为前驱体,CO/H2为碳化还原气源,应用固定床气固反应法制备碳化钨(WC)粉体,再以聚四氟乙烯作粘结剂制成碳化钨电极.应用XRD和SEM等表征、观察碳化钨样品,循环伏安和线性扫描法研究硫酸电解液中WC电极的氧还原电催化行为.检测表明,WC为球状颗粒;WC电极对氧还原反应具有较好的电催化活性,硫酸溶液中溶解氧还原反应控制步骤为吸附态(O2-)ads的生成;增加硫酸电解液浓度,开路电位正移,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