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glish
  • English 
    • 中文
    • English
  • Login
Search 
  •   DSpace Home
  • 电化学
  • 2001年第7卷
  • Search
  •   DSpace Home
  • 电化学
  • 2001年第7卷
  • Search
JavaScript is disabled for your browser. Some features of this site may not work without it.

Search

Show Advanced FiltersHide Advanced Filters

Filters

Use filters to refine th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items 1-10 of 77

  • Sort Options:
  • Relevance
  • Title Asc
  • Title Desc
  • Issue Date Asc
  • Issue Date Desc
  • Results Per Page:
  • 5
  • 10
  • 20
  • 40
  • 60
  • 80
  • 100
Thumbnail

缓蚀剂对船用钢在潮湿大气中的防蚀研究 

赵永韬; 吴建华; 王佳; ZHAO Yong tao; WU Jian hua; WANG Jia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1-11-28)
模拟 90 7A钢在海水的潮湿大气环境和表面覆有薄层缓蚀剂液膜状态下其腐蚀受抑制的情况 ,利用恒电量仪连接ACM控头 ,监测其腐蚀状态 ,结合电化学阻抗谱 (EIS)的测量 ,探讨 90 7A钢在薄层缓蚀剂液膜下的腐蚀受到抑制机理 .结果表明 :此时大气腐蚀反应已转变为阳极过程控制占优势 ,在浸润后期的EIS呈现出由腐蚀介质扩散和电化学放电混合控制特征 ,如果利用恒电量激励下的等效电路模型解析 ,则可以更清楚地获知薄层缓蚀剂液膜下金属表面膜层的信息
Thumbnail

乙醇在碳载Pt纳米薄膜电极上吸附和氧化过程研究——II.酸性介质中EQCM和原位FTIR反射光谱 

陈国良; 陈声培; 周志有; 甄春花; 孙世刚; CHEN Guo-lian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1-02-28)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 ,石英晶体微天平 (EQCM )和原位FTIR反射光谱等方法研究了酸性介质中乙醇在碳载纳米Pt膜电极上吸附和氧化行为 .结果表明 ,乙醇的电氧化与溶液酸碱性及电极表面氧物种有密切的关系 ,并指出乙醇电催化氧化是通过解离吸附产物和反应中间体双途径机理进行的 .在实验条件下 ,经原位FTIR反射光谱检测 ,解离吸附产物为CO ,反应中间体主要有CH3COOH和CH3CHO等物种 .
Thumbnail

两步法制备多孔硅及其表征II :脉冲电流法(英文) 

程璇; 刘峰名; 温作新; 林昌健; 田中群; 薛茹; CHENG Xuan; LIU Feng-ming; WEN Zuo-xin; LIN Chang-jian; TIAN Zhong-qun; XUE Ru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1-02-28)
采用脉冲阳极 /阴极电流和化学氧化两步法分别在 1∶1的氢氟酸和乙醇溶液中及 2 0 %硝酸溶液中制备出孔径约为 0 .5~ 3μm ,厚度大约为 10~ 2 0 μm的多孔硅样品 ,将获得的多孔硅结构再进一步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仪进行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质的考察 .与恒电流 -化学氧化两步法制得的多孔硅相比 ,用脉冲电流法得到的多孔硅的孔径范围较大 ,且多孔层较厚 .制备时加紫外光照显著提高了多孔硅的厚度 ,并发生“蓝移”现象 ...
Thumbnail

Cl~- 对Zn-Fe族元素二元合金共沉积的催化作用(英文) 

印仁和; 方正华; 曹为民; A·ZAKARIA; 周荣明; YIN Ren-he; FANG Zheng-hua; CAO Wei-min; A.ZAKARIA; ZHOU Rong-ming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1-02-28)
在氯化物电解液中以定电量 (10C cm- 2 ) ,恒温 4 0℃电沉积Zn Fe族元素二元合金 .沉积产物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 ,作出相应的电流效率、百分含量及部分极化曲线 .镀层形貌采用扫描电镜 (SEM)观察 ,发现 :Zn Fe族元素合金的共沉积为异常共沉积 .Cl- 对铁族元素有催化作用 .随着Cl- 浓度的增加 ,降低了铁族元素的过电位 ,促进了铁族元素金属的沉积 .
Thumbnail

类溶胶-凝胶法制备LiMn_2O_(4-δ)Cl_δ正极材料 

陈召勇; 贺益; 刘兴泉; 李志结; 于作龙; CHEN zhao yong; HE Yi; LIU xing quan; LI zhi jie; YU zuo long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1-02-28)
本文以水合氢氧化锂 (LiOH .H2 O)、水合硝酸锰 (Mn(No3) 2 .6H2 O) ,水合氯化锂 (LiCl.H2 O)为原料 ,用类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LiMn2 O4 δClδ,并且以此作正极进行了电化学测试 .结果表明 ,掺氯的尖晶石LiMn2 O4 正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稳定性 ,且循环稳定后 ,容量几乎没有衰减 .
Thumbnail

隔膜和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MCFCS)性能的研究(英文) 

林化新; 衣宝廉; 周利; 何长青; 孔连英; 张恩浚; LIN Hua xin ; YI Bao lian; ZHOU Li; HE Chang qing; KONG Lian ying; ZHANG En jun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1-02-28)
用γ LiAO2 粉料和带铸法制备电池隔膜。隔膜有很高的阻窜能力和较低的欧姆极化。在电流密度为 2 0 0和 2 4 6mA/cm2 下放电时 ,用此膜组装的电池组 (三对电池 ,电极面积为 12 2cm2 )输出电压分别为 2 .0 1和 1.78V ,输出功率达 53.4W .于 2 0 0和 30 0mA/cm2 下放电时 ,单电池 (电极面积为 2 8cm2 )输出电压分别高于 0 .85和 0 .75V ,输出功率约 6 .6W ...
Thumbnail

《电化学方法》 

章宗穰;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1-05-28)
Thumbnail

实用电极材料体系的共焦显微拉曼光谱研究(英文) 

杨勇; 储炜; 南俊民; 陈旭光; 林祖赓; YANG Y CHU W; NAN J M; CHEN X G; LIN Z G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1-02-28)
本文简要介绍了实验室内有关利用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于某些实用电极材料 (表面 )性能研究的结果 .具体的研究实例包括 :尖晶石锂锰氧化物中Li+ 的嵌入 脱出过程 ,AB5 型金属氢化物电极表面氧化物的性能和钢筋电极表面钝化膜及其孔蚀过程 .
Thumbnail

用荧光葡聚糖研究大麦细胞电融合 

王明艳; 龚叶芳; 江志裕; WANG Min yan; GONG Ye fang; JIANG Zhi yu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1-02-28)
利用阴离子表面活性物质荧光葡聚糖 (F DX)研究了表面活性物质对大麦细胞电融合的影响 .结果表明 ,F DX可抑制电融合过程 .对放置过大麦细胞原生质体的F DX溶液 ,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其膜表面的荧光圈 ,证明F DX在膜上的吸附 .添加F DX可增加原生质体的电泳速度 ,说明吸附后原生质体表面负电荷增多 .由于相互间静电斥力的增强 ,使细胞的电融合率下降 .此外 ,还利用荧光显微技术研究了细胞电生孔现象 .观察到经电脉冲后溶液中的F ...
Thumbnail

Rh和Pt超薄层电极上的CO吸附行为(英文) 

谢泳; 李筱琴; 任斌; 田中群; XIE Yong; LI Xiao qin; REN Bin; TIAN Zhong qun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1-02-28)
利用沉积在粗糙金电极上的过渡金属超薄层电极技术 ,我们获得了氢及一氧化碳在Rh和Pt表面上吸附的拉曼信号 ,并对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 ..我们还进行了二氧化碳在这两种金属表面的还原行为的初步研究 ,以及对不同方式获得的一氧化碳吸附拉曼信号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
  • 1
  • 2
  • 3
  • 4
  • . . .
  • 8

copyright © 2002-2016  Duraspace  Theme by @mire  厦门大学图书馆  
About | Policies
 

 

Browse

All of DSpaceCommunities & CollectionsBy Issue DateAuthorsTitlesSubjectsThis CollectionBy Issue DateAuthorsTitlesSubjects

My Account

LoginRegister

Discover

Author田中群 (8)REN Bin (6)任斌 (6)林仲华 (5)衣宝廉 (5)... View MoreSubject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4)修饰电极 (4)锂离子电池 (4)SERS (3)电化学性能 (3)... View MoreDate Issued
2001 (77)

copyright © 2002-2016  Duraspace  Theme by @mire  厦门大学图书馆  
About | Polic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