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2001年第7卷 by Title
Now showing items 1-20 of 77
-
A3钢在缓蚀颜料提取液中的EIS研究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1-08-28)应用EIS研究了A3钢在不同 pH值的磷酸锌或三聚磷酸铝 3.5 %NaCl提取液中的腐蚀行为 .结果显示 ,相同条件下 ,A3钢的电阻值随溶液 pH值增加而增加 ,电容值则相反 .在磷酸锌3.5 %NaCl提取液中 ,因磷酸锌的溶解度太小 ,没有足够的量对金属基底A3钢进行有效的保护 .在 pH值为 6的三聚磷酸铝 3.5 %NaCl提取液中 ,A3钢表现出较明显的缓蚀现象 ,可能是因为三聚磷酸根离子与腐蚀产物Fe2 + 、Fe3+ ... -
Cl~- 对Zn-Fe族元素二元合金共沉积的催化作用(英文)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1-02-28)在氯化物电解液中以定电量 (10C cm- 2 ) ,恒温 4 0℃电沉积Zn Fe族元素二元合金 .沉积产物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 ,作出相应的电流效率、百分含量及部分极化曲线 .镀层形貌采用扫描电镜 (SEM)观察 ,发现 :Zn Fe族元素合金的共沉积为异常共沉积 .Cl- 对铁族元素有催化作用 .随着Cl- 浓度的增加 ,降低了铁族元素的过电位 ,促进了铁族元素金属的沉积 . -
CO/H_2燃料气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研究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1-05-28)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燃料气多来自于重整气 ,而重整气中所含的CO对电催化剂有毒化作用 ,使电池性能大幅度衰减 .本文就CO对燃料电池的性能影响作了系统的实验研究 ,结果证明 :随CO通入时间的延长 ,电池性能剧烈衰减 ,然后趋于稳定 ,但仍有振荡 ;同时CO浓度越高 ,中毒现象越严重 ;温度升高 ,CO的毒化作用减轻 ;CO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是可逆的 ;PtRu/C较Pt/C的抗CO中毒能力强 .本文所制的PtRu/C催化剂的抗CO性能已与商品催化剂接近 -
CO_2环境中P110钢阳极溶解过程EIS特征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1-02-28)研究了P110油管钢在CO2 饱和的模拟油田采出液中 ,阳极极化下的EIS谱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在低于 90℃的范围内 ,存在一个谱图转变临界温度 ,临界温度之下为三个时间常数型谱图 ,临界温度之上为两个时间常数型谱图 .从阳极反应机理和CO2 腐蚀特征出发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 -
Pt及其修饰电极上甲醇吸附和氧化的CV和EQCM研究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1-11-28)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石英晶体微天平 (EQCM )研究了 0 .1mol·L- 1H2 SO4 溶液中甲醇在Pt电极和以Sb ,S不可逆吸附原子修饰的Pt(Pt/Sbad和Pt/Sad)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 .结果表明甲醇的氧化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Pt电极表面Sb吸附原子能在较低的电位下吸附氧 ,可显著提高甲醇电催化氧化活性 .与Pt电极相比较 ,Sb吸附原子修饰的Pt电极使甲醇氧化的峰电位负移了 0 .13V .相反 ... -
Rh和Pt超薄层电极上的CO吸附行为(英文)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1-02-28)利用沉积在粗糙金电极上的过渡金属超薄层电极技术 ,我们获得了氢及一氧化碳在Rh和Pt表面上吸附的拉曼信号 ,并对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 ..我们还进行了二氧化碳在这两种金属表面的还原行为的初步研究 ,以及对不同方式获得的一氧化碳吸附拉曼信号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 -
Ti-ZrO_2系金属陶瓷的氧化性能研究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1-05-28)本文研究了由等体积比的Ti与 5Y TZP热压合成的金属陶瓷的抗氧化性能 .首先进行了热力学分析 ,证实在 0 .1MPa的空气氛中发生高温反应时 ,只发生氧化反应而不会氮化 .研究表明其氧化动力学规律与纯钛类似 ,只是材料中ZrO2 的存在使氧的扩散阻力增大 ,表现为扩散活化能远高于氧在钛氧固溶体中的扩散活化能 ;氧化初期恒温增重曲线符合抛物线规律 .XRD和TEM分析证明 ,氧化产物的主晶相为金红石结构的TiO2 ,此外还有少量的ZrTiO4 ... -
TiO_2聚苯胺复合膜的光电化学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1-02-28)利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TiO2 聚苯胺 (PANI)复合膜 .该膜具有比TiO2 或PANI膜更宽的吸收谱区 ,并且不同于利用聚苯胺光敏化的TiO2 膜 ,表现为两者复合材料膜的性质 .扫描电镜图表明 ,TiO2 微粒不完全覆盖着PANI膜 .根据TiO2 微粒光电流谱带的阈值能可得复盖在部分氧化态聚苯胺膜上的TiO2 微粒的禁带宽度为 3.0eV .部分氧化态聚苯胺膜的光电流谱遵循Fowler定律 ( 1/2 ~hυ成线性 ) ... -
一类西弗碱基光致异构化分子在不同基底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英文)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1-05-28)由水杨醛衍生得到的Schiff碱由于其具有起因于受激分子内质子转移的光致 (热致 )变色性质而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本文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了该类化合物在金、银基底及银溶胶表面上的拉曼光谱 ,比较了不同基底对吸附分子结构的影响 -
三聚磷酸铝缓蚀性能的EIS研究(英文)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1-02-28)利用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方解石及三聚磷酸铝环氧涂层的耐蚀性能 ,并提出了它们的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方解石只起体质颜料作用 ,不具备缓蚀性能 ;而三聚磷酸铝因在钢基表面作用形成致密的保护膜则表现出优良的缓蚀性能 . -
不同镍盐合成的球形β-Ni(OH)_2的充放电特性与结构变化规律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1-08-28)采用均匀络合共沉淀法 ,以不同的镍盐分别合成出了球形 β Ni(OH) 2 ,并对其充放电循环及循环伏安特性进行了研究 .发现由不同盐合成的Ni(OH ) 2 其电化学性能有较大差别 ,用NiSO4合成的Ni(OH) 2 放电比容量高 ,循环寿命较好 ,平台电位也高于用Ni(NO3) 2 合成的Ni(OH) 2 .根据X射线 (XRD)分析和傅立叶变换红外 (FTIR)图谱对存在差别的原因进行分析 ,为原料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
两步法制备多孔硅及其表征II :脉冲电流法(英文)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1-02-28)采用脉冲阳极 /阴极电流和化学氧化两步法分别在 1∶1的氢氟酸和乙醇溶液中及 2 0 %硝酸溶液中制备出孔径约为 0 .5~ 3μm ,厚度大约为 10~ 2 0 μm的多孔硅样品 ,将获得的多孔硅结构再进一步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仪进行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质的考察 .与恒电流 -化学氧化两步法制得的多孔硅相比 ,用脉冲电流法得到的多孔硅的孔径范围较大 ,且多孔层较厚 .制备时加紫外光照显著提高了多孔硅的厚度 ,并发生“蓝移”现象 ... -
乙醇在碳载Pt纳米薄膜电极上吸附和氧化过程研究——II.酸性介质中EQCM和原位FTIR反射光谱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1-02-28)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 ,石英晶体微天平 (EQCM )和原位FTIR反射光谱等方法研究了酸性介质中乙醇在碳载纳米Pt膜电极上吸附和氧化行为 .结果表明 ,乙醇的电氧化与溶液酸碱性及电极表面氧物种有密切的关系 ,并指出乙醇电催化氧化是通过解离吸附产物和反应中间体双途径机理进行的 .在实验条件下 ,经原位FTIR反射光谱检测 ,解离吸附产物为CO ,反应中间体主要有CH3COOH和CH3CHO等物种 . -
人工体液中TiNiCu形状记忆合金的电化学行为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1-05-28)在Hank’s人工模拟体液中对TiNiCu形状记忆合金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TiNiCu合金阳极极化时 ,于酸性条件下合金的钝化区较窄、在 10 0~ 150mV电位区间出现了阳极活性溶解 ,钝化膜受到破坏 .pH的降低和Cl- 浓度的升高 ,使孔蚀电位负移 .在Hank’s人工模拟体液中TiNiCu合金的电化学性能比TiNi形状记忆合金劣 ,其原因是TiNiCu合金的晶体结构不单一 ,造成电化学性质不均一 ,构成腐蚀原电池 ... -
倒相法制备多孔PVDF薄膜的条件探索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1-11-28)本文运用倒相法制备了适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的PVDF多孔隔膜材料 ,通过改变聚合物与溶剂、非溶剂之间的配比 ;控制温度、溶剂挥发速率、在非溶剂浴中的时间等条件 ,得到了一系列多孔PVDF薄膜 ,研究了涂敷溶液中溶剂与非溶剂的浓度对PVDF多孔膜的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得出了规律性的结论 -
光诱导纳米二氧化钛超亲水薄膜SPM图像分析和氧空位浓度理论探讨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1-11-28)选用典型的二氧化钛纳米超亲水薄膜 ,用扫描探针显微镜 (SPM )和电化学测试系统进行一般性的表征 .着重运用固体化学和纳米力学的原理 ,对SPM图像、氧空位浓度和超亲水性的机理进行理论分析 ;进一步解释了作者于 1999年底提出的 ,与润湿性能有关的二氧化钛缺陷生成反应方程、普适表面物理模型、两憎 (amphiphobic)表面概念和材料表面设计问题 -
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的溶解及再铸膜性能分析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1-08-28)全氟磺酸树脂溶液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电化学中很有用途 .利用二甲基亚砜 ,在 170~ 180℃和氮气保护的条件下对Nafion 115进行了溶解实验 ,获得了两种膜溶液 .利用膜溶液制得了再铸膜 ,并测定了再铸膜的交换容量、含水率和电导率等 .结果表明 :再铸膜的交换容量、含水率和电导均低于其母膜Nafion 115 ,说明在溶解过程中有部分磺酸集团被破坏 -
制备条件对PANI/PATP/Au和TiO_2-PANI/PATP/Au膜光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1-05-28)应用电化学方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聚苯胺 (PANI)膜和TiO2 -PANI复合膜 ,并对其光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 .实验表明 ,制备条件是影响膜光电化学性能的重要因素 .对氨基硫酚 (PATP)的组装有利于改善PANI膜的附着力 ;部分氧化态PANI膜的光电化学响应明显优于还原态和氧化态PANI膜的光电化学响应 ;部分氧化态PANI膜的厚度对其光电化学性能有一最佳值 ;热处理虽然有利于改善TiO2 的光电化学性能 ,但温度太高 ... -
加油站地下储运设备阴极防蚀之研究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1-08-28)加油站的地下金属结构物除地下储运设备外 (油管与油槽 ) ,地表尚有钢筋混凝土结构 ,且混凝土中的钢筋常与地下储运设备相搭接而造成彼此间的电通性 ;由于地下储运设备的包覆阻抗多大于混凝土阻抗 ,以致在进行阴极保护时 ,保护电流较易由钢筋流过 ,造成储运设备的保护电位不足 .本研究使用外加电流式阴极保护法进行加油站的阴极防蚀 ,讨论钢筋与地下储运设备搭接或未搭接时的防蚀效果 .结果显示 ,在加油站内进行阴极保护电位评估时 ,若只采用 - ... -
双向溶出伏安法同时检测金和铜
(厦门大学《电化学》编辑部, 2001-08-28)本文首次提出双向溶出伏安法 ,并将该方法用于同时检测水溶液中的Au(Ⅲ )和Cu(Ⅱ ) .采用细菌修饰的碳糊电极做工作电极 ,于阳极富集 ,阴极溶出测定Au(Ⅲ ) ,同时在碳糊电极上再修饰上一层超细微粒金膜 .然后 ,在金电极上进行阴极富集 ,阳极溶出检测Cu(Ⅱ ) .该法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 .Au(Ⅲ )与Cu(Ⅱ )的检测信号分别在阴极、阳极两个方向显示 ,分辨率高 .Au(Ⅲ )在 0 .2~ 1μg/mL、Cu(Ⅱ )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