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Now showing items 1-10 of 52
新型双层皮肤组织工程支架的构建
(厦门大学, 2006-05)
[中文文摘]模拟天然皮肤的真、表皮结构,以胶原和壳聚糖为主要原料构建皮肤组织工程双层支架.将固含量0.8%(mass)的胶原-壳聚糖溶液冻干后压膜,经戊二醛交联后再冻干形成双层支架的底层,然后注入固含量0.2%(mass)的胶原-壳聚糖溶液,经冻干、交联、再冻干即得结构较稳定的双层复合海绵支架.在双层支架上培养的小鼠成纤维细胞贴壁生长正常.本研究构建的胶原-壳聚糖双层支架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细胞相容性.[英文文摘]To simulate ...
树状分子接枝壳聚糖的合成与热致液晶性
(厦门大学, 2007-11)
[中文文摘]甲壳素/壳聚糖是拥有多个反应性官能团的天然多糖,而树状分子则是一类可以在分子水平上控制和设计大小、形状、结构和功能基团的化合物,将其作为侧链通过接枝反应引入到壳聚糖主链上有望获得新型的天然高分子液晶材料.我们利用经典的收敛法合成了DOBOB酸(3,4,5-三[对-(十二烷氧基)苄氧基]苯甲酸)树枝状分子,并且以对甲苯磺酰氯为催化剂,在吡啶/无水氯化锂的溶剂体系中将其接枝到壳聚糖分子链上,产物的化学结构经红外1、H-NMR1、 ...
新型亲和膜的制备及其吸附胆红素的性能研究
(2010-06-20)
以尼龙膜为基膜,采用甲醛活化法偶联壳聚糖制备尼龙-壳聚糖复合膜;再用1,4-二羟基正丁烷双缩水甘油醚对其进行活化并固载聚赖氨酸作为配基,制备亲和膜。膜上壳聚糖和聚赖氨酸的含量分别为112.4和92.3mg/g尼龙膜。通过静态和动态实验测定了胆红素在膜上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胆红素在膜上的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方程;在较高的温度、较低的离子强度下胆红素的去除效果较好;在动态操作条件下容易达到吸附平衡,并对结合胆红素具有较好的清除效果。
选择性胆甾化壳聚糖两亲材料的合成及其自聚集现象
(2010-10-20)
以邻苯二甲酰化壳聚糖(PHCS)为中间体,将胆甾醇琥珀酸酯(CHS)选择性接枝到壳聚糖的6-OH上,再经水合肼脱去N-邻苯二甲酰亚胺基,游离出氨基,获得疏水改性的O-胆甾醇基壳聚糖(O-CHCS)。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核磁共振仪(1HNMR)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通过透析法制备O-CHCS自聚集纳米粒,用透射电镜(TEM)和动态激光粒度分析仪(DLLS)表征了纳米粒的形态、粒径、粒径分布及表面电位;以芘为荧光探针测定O-C ...
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骨修复材料的制备及细胞相容性初步研究
(2010-09-15)
采用原位沉析法以壳聚糖(CS)为基体,乙酸钙及磷酸作为钙磷源制备壳聚糖/羟基磷灰石(CS/HA)复合棒材,并用三聚磷酸钠(TPP)-磷酸钠(TSP)混合溶液进行交联.通过燃烧试验、FTIR、XRD、TEM和弯曲强度测试对材料进行理化表征,MTT法检测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燃烧试验结果表明,无机成分均匀分散于CS中,FTIR、XRD和TEM测试结果证实原位生成HA.经弯曲强度测试,复合材料弯曲强度达133 MPa,弯曲模量6.8 ...
壳聚糖接枝尼龙64及其增容性
(2006-02-10)
通过马来酸酐酰化改性制取水溶性壳聚糖,利用沉淀缩聚方法将尼龙接枝于该水溶性壳聚糖上。通过改变原料的配比得到不同接枝率和溶解性的产物,较合适的原料投料比为n(马来酰化壳聚糖(MACS))∶n(己二胺)∶n(丁二酰氯)=1∶10∶7.5。采用FTIR和1H NMR测试技术表征了壳聚糖接枝尼龙的结构。初步研究表明,壳聚糖接枝尼龙在尼龙和壳聚糖的共混中能起到一定的增容作用。
可溶性“环糊精接枝壳聚糖”的合成及其对芳香化合物的吸附研究
(2007-09-15)
利用环氧氯丙烷的双官能团,将环糊精接枝到壳聚糖分子链上.对合成条件进行探索,合成了可溶于稀酸的"环糊精接枝壳聚糖".并利用紫外光谱初步研究了该产物对几种芳香化合物的吸附.
甲壳素/壳聚糖接枝共聚反应
(2006-05-24)
综述了近年来甲壳素/壳聚糖接枝共聚的研究进展。以不同单体分类,分别综述了壳聚糖与小分子乙烯基单体、大分子聚乙二醇单体、聚乳酸单体、环糊精、树状大分子接枝的研究,并介绍了新的接枝技术———生物催化接枝共聚,以及接枝壳聚糖衍生物的应用。
十一种壳聚糖衍生物的紫外吸收特性
(2005-10-25)
通过对O-氰乙基壳聚糖、N-苄基壳聚糖等11种壳聚糖衍生物的紫外吸收特性的研究发现,在稀溶液体系中,这些衍生物的紫外吸收光谱都可以覆盖整个UV-B区(280~320 nm),其中N-羟基苄基壳聚糖、N-苯基乙烯基甲基壳聚糖甚至可以覆盖至UV-A区(>320 nm);大部分衍生物吸收强度可达中等以上,N-苯甲醛西佛碱壳聚糖、N-羟基苄基壳聚糖、N-苯基乙烯基甲基壳聚糖、辛基氨基甲酸酯基壳聚糖、萘基氨基甲酸酯基壳聚糖达到强吸收。而在浓溶液体 ...
N-烷基壳聚糖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研究
(2005-11-15)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和热释电流(TSC)法研究了N-烷基壳聚糖的玻璃化转变行为.DSC法中采用二次扫描以消除溶剂和热历史的影响,并利用物理老化方法来增强N-烷基壳聚糖在DSC曲线上的玻璃化转变区域的热焓吸热峰,以克服DSC法的不灵敏性.两种研究方法的结果一致表明,三种N-烷基壳聚糖的玻璃化转变均发生在110~150℃温区内;取代的柔性烷基越大,玻璃化转变温度(Tg)越低;但N-甲基壳聚糖例外,其Tg略高于壳聚糖,空间阻碍在这里起决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