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Now showing items 1-4 of 4
将性别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建设中--以厦门大学为例
(2012-09-27)
高校是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培养的重要场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帮助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成长为合格的社会公民等方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社会意义。不断地加强与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建设重要而且迫切。 论文以厦门大学为例,通过问卷抽样调查,考察性别与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诸多变量的关系,试图证实性别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成效具有显著相关性。调查显示,性别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家庭教育研究
(2012-09-24)
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大学生虽然远离父母,但仍然离不开家庭教育。大学生家庭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着积极影响,同时也有一定的消解和弱化作用,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等思想盛行,并在一定程度上渗透进大学生家庭教育,从而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本文把大学生家庭教育置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下,在分析二者相互脱节的现状及其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密切二 ...
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研究——兼及将公民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推进路径
(2012-09-24)
全面系统地研究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问题有助于澄清人们在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上的误区与困惑,恢复二者的真实关系,也有助于我们打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瓶颈和僵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坚定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对公民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的解读,力图以一种通透和开放的眼光来厘清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推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使其为社会主义服务。 论文共分为五部分。导论对文章的 ...
微博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基于HX高校的调查分析
(2013-09-12)
本研究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的本质和人全面发展的理论,实践的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的视角,阐释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借助实证研究,分析微博在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大学生对微博的使用偏好和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微博信息共享迅速,信息获取具有选择性,内容短小精悍,微博宣传受众广。微博在高校的普及度较高,学生使用微博较为频繁,并会在微博上发布内心感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