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glish
  • English 
    • 中文
    • English
  • Login
Search 
  •   DSpace Home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列主义-学位论文
  • Search
  •   DSpace Home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列主义-学位论文
  • Search
JavaScript is disabled for your browser. Some features of this site may not work without it.

Search

Show Advanced FiltersHide Advanced Filters

Filters

Use filters to refine th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items 1-10 of 14

  • Sort Options:
  • Relevance
  • Title Asc
  • Title Desc
  • Issue Date Asc
  • Issue Date Desc
  • Results Per Page:
  • 5
  • 10
  • 20
  • 40
  • 60
  • 80
  • 100
Thumbnail

“绿色发展”理念纳入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蔡丽娟 (2017-11-29)
“绿色发展”理念的内容具有理论和实践向度。一方面“绿色发展”理念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包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视角看待人在实践中改造自然从而实现发展、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生态的平衡中包含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生态关怀等,另一方面“绿色发展”理念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一脉相承,并在十三五规划中正式提出来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体现为全面地、永续地、科学地、共享地发展,并指向社会主义 ...
Thumbnail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研究——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调查分析 

钟玉芳 (2017-11-2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渠道,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是为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精神信仰,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上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也不断的改革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达到了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传播,是否真正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
Thumbnail

改造与调适: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青年救国会研究 

杨海阔 (2017-11-29)
青年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推动革命发展的先锋力量,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青年群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日战争的爆发使 得国内外形势发生变化,苏维埃时期的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性质到组织结构等多方 面已经无法满足各阶层广大青年要求抗日的迫切愿望。本文主要论述了共产党适 应形势需要将共青团改造为青救会的历史过程以及抗战不同阶段青年组织的应 对策略。 论文除前言和结语外,共三章。第一章对共产主义青年团改造为青年救国会 ...
Thumbnail

消费社会语境下人的主体性困境及其出路 

林倩倩 (2017-11-29)
自20世纪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一个新阶段,即从以生产为主导的社会演进为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将其称之为“消费社会”。与前现代社会下人们积贫受困、基本生存需求难以完全满足的情况相比,消费社会的出现体现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带给了人们更多更好的物质享受。但同时也使人们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面前产生选择焦虑,易于失去自我,在象征符号的丛林中迷失自身真正需求。因此,本文从探究消费社会语境下人之主体性的困境出 ...
Thumbnail

大陆与台湾地区高校德育方法比较研究 

田亚兰 (2017-11-29)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的时代,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与挑战,人才的品德素质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随着我国社会高速向前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行为价值取向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在高校校园中,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正逐渐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这个局面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高校德育方法在具体教育实践中运用不足。因此对于高校德育方法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台湾地区与大陆有着同根同源 ...
Thumbnail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道德教育研究 

范小莎 (2017-11-29)
价值引领是学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重要领域,作为价值引领的重要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界对其研究较多;被引领的对象即引领的客体也相当丰富,如:思想道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等。但针对引领主体和客体之间关系研究较少,而且学者理解不尽相同,造成对“怎么样引领”的分析较为混乱,最终落脚点多为“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分析。 大学生道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道德问题现象层出不穷,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 ...
Thumbnail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建构 

胡新蕾 (2017-11-29)
20世纪中叶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进程加快,文化多元化现象成为主导元素日益影响各国的发展前景。全球范围内超越国界、超越社会制度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突与整合随之而来,各个国家主导价值观的较量成为现代世界冲突演变的主旋律。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各种思潮风起云涌,而中国面临社会转型的深刻变革,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全球扩张又推动着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造成人们在传统与现在、本土与外来的思想意识中选择和徘徊,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前所 ...
Thumbnail

1949年闽西起义研究 

郭雅斌 (2017-11-29)
解放战争时期180多万国民党军政人员起义投诚,加速了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分化瓦解,推进了战争进程,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战争损耗和人员伤亡。1949年5月22日,闽西地方实力派傅柏翠、李汉冲、练惕生等人在上杭率龙岩、永定、上杭、武平四县国民党军政人员通电起义,宣布脱离国民党统治,接受共产党领导,是为闽西起义。本文依托上杭县档案馆馆藏资料,借助文献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史的角度,考察了闽西地方实力派在起义前后与中共闽粤赣边纵 ...
Thumbnail

宋朝家训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洪丽婷 (2017-11-29)
家训是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和载体,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先秦时的口头家训发展到后来的文献家训,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到宋朝时,家训在数量、体裁和内容上都实现了质的飞跃,达到繁荣。这既是由家训自身功能决定的,也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有关。宋朝家训的繁荣是家庭道德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对后世的家庭道德教育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今天仍然具有借鉴价值。 道德教育是家训的主要内容。宋朝家训在继承前期道德教育传统的基础上 ...
Thumbnail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致公党的社会主义观研究 

刘珍 (2017-11-29)
社会主义并不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专利,而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国情下,包括中国致公党在内的大多数进步团体的共同选择。“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世界第一次大战的爆发,使致公党彻底放弃了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幻想。而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进一步坚定了致公党选择社会主义的决心。 中国致公党的社会主义观,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优化的过程。“三大”之前,致公党设想的社会主义是:经济上各尽其能、共同消费,政治上是阶级消灭、国家消亡 ...
  • 1
  • 2

copyright © 2002-2016  Duraspace  Theme by @mire  厦门大学图书馆  
About | Policies
 

 

Browse

All of DSpaceCommunities & CollectionsBy Issue DateAuthorsTitlesSubjectsThis CollectionBy Issue DateAuthorsTitlesSubjects

My Account

LoginRegister

Discover

Author刘文艺 (1)刘珍 (1)张满 (1)李斯倩 (1)李艺宝 (1)... View MoreSubject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Anti - Japanese War (1)Beautiful Village (1)chatacter education methods (1)College Students (1)... View MoreDate Issued
2017 (14)

copyright © 2002-2016  Duraspace  Theme by @mire  厦门大学图书馆  
About | Polic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