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glish
  • English 
    • 中文
    • English
  • Login
Search 
  •   DSpace Home
  • 学者专集
  • 周宁
  • Search
  •   DSpace Home
  • 学者专集
  • 周宁
  • Search
JavaScript is disabled for your browser. Some features of this site may not work without it.

Search

Show Advanced FiltersHide Advanced Filters

Filters

Use filters to refine th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items 1-10 of 109

  • Sort Options:
  • Relevance
  • Title Asc
  • Title Desc
  • Issue Date Asc
  • Issue Date Desc
  • Results Per Page:
  • 5
  • 10
  • 20
  • 40
  • 60
  • 80
  • 100
Thumbnail

迈向中西比较戏剧学的起点 

周宁 (1997)
中西戏剧的比较研究应该具有学科的整体性。本文认为,叙述与展示两个概念强调戏剧交流内外系统不同的功能,是区别中西戏剧的核心概念及其比较研究的逻辑起点。由此出发,我们不仅能够解释两种戏剧传统中不同艺术特征的历史连续性与逻辑统一性,还能为系统研究确立基本范畴。 【英文摘要】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drama expects a disciplinary system. The ...
Thumbnail

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与中国形象研究 

周宁 (2005)
Thumbnail

陈汝惠教授创作与学术研究研讨会(厦门大学,2008年10月25日):厦大人文学院院长周宁的总结发言 

周宁 (2011-04-26)
Thumbnail

战略与管理研究会网 作者专栏 周宁文集 

周宁 (2011-04-26)
Thumbnail

陈汝惠教授创作与学术研究研讨会录像(厦门大学,2008年10月25日):开幕式 

周宁 (2011-04-26)
时间:2008年10月25日 地点:厦大人文学院学术报告厅(南光一101)
Thumbnail

跨文化形象学:当下中国文化自觉的三组问题 

周宁 (2011-04-26)
在中国文化自觉的历史语境中研究跨文化的中国形象,西方的中国形象是起点,相关的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西方的中国形象作为一种知识与想象体系,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生成、传播,以一种话语力量控制相关话题并参与西方现代性实践的问题;二、西方的中国形象影响或塑造现代中国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想象,即“自我东方化”,及与此相关的中国的西方形象和“西方主义”问题;三、世界的中国形象与全球化的中国形象的网络形成,及与此相关的西方的中国形象的跨文化霸权以及“彼此东方化”的问题。
Thumbnail

西方现代性源起的中国灵感 

周宁 (2011-04-26)
中国形象曾经作为西方现代文化乌托邦精神的象征,参与构筑西方现代性经验。中国形象进入西方现代文化,先后出现了“大汗的大陆”、“大中华帝国”、“孔夫子的中国”三种形象类型,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三个阶段。马可·波罗时代强调的是物质上富强的中国形象,门多萨时代强调的是制度上完善的中国形象,伏尔泰时代强调的则是一个思想上具有深刻启蒙意义的中国形象。在西方现代性经验中纵深研究中国形象,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现代性是一个跨文化空间生成的概念,正如中 ...
Thumbnail

在西方现代性中发现中国历史 

周宁 (2011-04-26)
在西方现代性视野中,中国形象首先表现的意义是悠久的历史,它在文艺复兴晚期动摇了西方的基督教传统,确立了人本主义世俗历史的观念。西方文化进入启蒙运动阶段,取向未来、崇尚现代的进步史观逐渐形成,中国历史悠久在新的文化语境中从荣耀变成耻辱。中国文明停滞的形象成为西方进步大叙事的“他者”。从中国历史构筑西方现代性,将西方现代性世界观念秩序中的文化霸权与帝国主义世界体系中的物质霸权,有效地协调起来。
Thumbnail

亚洲或东方的中国形象:新的论域与问题 

周宁 (2006)
分析现代印度与日本的中国形象,发现他们表述中国的知识框架与价值立场都是“自我东方化”的,中国形象不过是“去东方化”与“彼此东方化”构筑的文化他者,目的在西方现代性世界观念秩序中确认自己的文明身份。不论日本或印度,都不可能在西方中心主义话语外表述中国,也不可能在西方中心主义话语之外认同自身;亚洲不同国家的中国形象,不仅意味着该国与中国的双向文化想象关系,更重要的是意味着不同东方国家面对西方现代性进行彼此参照、自我确证的三角关系,其中西方现 ...
Thumbnail

想象的疆域:从文学批评到文化批判 

周宁 (2004)
赛义德的《东方学》开启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的浪潮,不仅改变了人们思考文化与政治关系的思维方式,改变了西方文化自我审视的态度,也改变了东方自我书写的方式。但是,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只关注否定的、意识形态性的东方主义,遮蔽了另一种东方主义,即肯定的、乌托邦式的东方主义。后者在西方文化中历史更悠久、影响更深远,涉及的地域也更为广泛。它所表现的西方世界观念中特有的开放与包容性、正义与超越、自我怀疑与自我批判的精神,是西方文化创造性的生机所在,也是我 ...
  • 1
  • 2
  • 3
  • 4
  • . . .
  • 11

copyright © 2002-2016  Duraspace  Theme by @mire  厦门大学图书馆  
About | Policies
 

 

Browse

All of DSpaceCommunities & CollectionsBy Issue DateAuthorsTitlesSubjectsThis CollectionBy Issue DateAuthorsTitlesSubjects

My Account

LoginRegister

Discover

Author
周宁 (109)
钱林森 (2)俞兆平 (1)宋炳辉 (1)易中天 (1)... View MoreSubject东方主义 (2)中国形象 (2)西方现代性 (2)陈汝惠 (2)中国历史 (1)... View MoreDate Issued2010 - 2011 (68)2000 - 2009 (37)1995 - 1999 (4)

copyright © 2002-2016  Duraspace  Theme by @mire  厦门大学图书馆  
About | Polic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