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文化资本与学校的发展——泰国清莱山区华文学校的分化探析
Abstract
论文以清莱山区部分华校作为样本,从华文学校所在村庄地理经济条件,华文学校建校历史及其与国民党\"孤军\"领导层等本地华人自治社区权力中心的关系,华文学校校长本人的能力、社会地位与关系网络,以及外来援助资源与学校当前硬软件条件、发展水平等方面,对清莱山区两种不同类型华文学校的分化作了概要性分析。研究显示,部分拥有较悠久办学历史的本地\"大华文学校\",立足于传统与现实的优势,得到较为充分的各类内外援助资源的保障,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发展滞后与非正规化的烙印正在逐步淡去;而部分本地\"普通华文学校\",则因各类资源相对匮乏,\"空间边缘\"与\"制度边陲\"的顽疾尚未得以解决,学校正苦陷从无到有的挣扎阶段,甚至面临着关门倒闭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