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glish
  • English 
    • 中文
    • English
  • Login
Search 
  •   DSpace Home
  • 学者专集
  • 杨际平
  • Search
  •   DSpace Home
  • 学者专集
  • 杨际平
  • Search
JavaScript is disabled for your browser. Some features of this site may not work without it.

Search

Show Advanced FiltersHide Advanced Filters

Filters

Use filters to refine th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items 1-10 of 19

  • Sort Options:
  • Relevance
  • Title Asc
  • Title Desc
  • Issue Date Asc
  • Issue Date Desc
  • Results Per Page:
  • 5
  • 10
  • 20
  • 40
  • 60
  • 80
  • 100
Thumbnail

唐田令的“户内永业田课植桑五十根以上”──兼谈唐宋间桑园的植桑密度 

杨际平 (中国农史编辑部, 1998)
《齐民要术》时代,北方每亩约植桑2.4株(间种禾豆等)。《四时纂要》时代,北方专业桑园每亩约植桑9株~10株。陈■《农书》时代,长江下游专业桑园亩植桑约15株。金元之际或稍早,长江下游专业树桑桑园亩植桑7株~8株;专业地桑桑园亩植桑约240株。明清时期,大体仍如此。到了近代,湖州专业桑园的植桑密度更达每亩1000株上下。亩植桑50株上下的专业桑园,汉唐间未曾大面积出现,金元以后亦未曾大面积出现。唐田令规定的永业田植桑,是20亩植桑50根 ...
Thumbnail

唐五代“屯田”与“营田”的关系辨析 

杨际平 (汕头大学学报编辑部, 1999)
在唐五代,“屯田”和“营田”是封建土地制度中两项重要内容。对于它们之间的关系,史学界长期争议不决。本文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分阶段理清了两者的关系,认为在唐前期,“营田”泛指经营土地,“屯田”是一种特殊的官营土地制度。唐后期至五代,出现户部营田务管领的营田,乃是与屯田并行的另一种官田系统。文章还否定了唐后期屯田转化为营田的说法。
Thumbnail

唐前期的杂徭与色役 

杨际平 (历史研究编辑部, 1994)
<正> 《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与《唐会要》卷八三《租税上》记唐代赋役制度云:“凡赋役之制有四: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役,四曰杂徭。”关于唐朝租、调、役的征敛对象与数额,《唐六典》与《唐会要》都有比较详细的叙述,唯独对于杂徭,却只是一笔带过,未作进一步阐述。两唐书《食货志》与《通典·食货》记唐代前期赋役制度,更是仅及租、庸、调、户税、地税,而不及杂徭。由于上述史籍对唐代的杂徭制度语焉不详或略而不提,故今人对唐代杂徭的认识也就颇多分歧。多 ...
Thumbnail

唐代的奴婢、部曲与僮仆、家人、净人 

杨际平 (中国史研究编辑部, 1996)
唐代的奴婢、部曲与僮仆、家人、净人杨际平一、唐代奴婢的法律地位我国封建社会是阶级的社会,也是等级的社会。唐代也是如此。唐代的等级划分十分复杂,大致而言,可分为“良”与“贱”两大社会等级。“良”主要包括各级官吏与编户齐民。“贱”主要指奴婢、官户、部曲。介于两者之间则有杂户、工户、乐户等。
Thumbnail

唐律未曾明定分成租为法定形式——《隋唐时代的地租制度》一文订误 

杨际平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1991)
Thumbnail

论北魏太和八年的班禄酬廉 

杨际平 (厦门大学学报编辑部, 1994)
Thumbnail

吐鲁番出土唐代经济文书札记 

杨际平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编辑部, 1994)
Thumbnail

西汉屯田的几个问题 

杨际平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编辑部, 1991)
Thumbnail

唐代尺步、亩制、亩产小议 

杨际平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编辑部, 1996)
唐代尺步、亩制、亩产小议杨际平研究历代粮食平均亩产,是中国经济史的一项重要课题,学术界曾为此做出不懈的努炉。吴慧先生用力尤勤,其大著《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沪以战国秦汉为重点,对历代度量衡制、亩制、亩产做了系统而细致的研究,读后甚受教益。但就唐代尺步、亩制、亩产而言,却又感问题尚多,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谨陈管见于下,以求方家指正。
Thumbnail

唐朝的限奴措施述论 

杨际平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编辑部, 1995)
唐朝的限奴措施述论杨际平魏晋南北朝时,奴婢的数量很多,奴婢在社会生产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以致有“耕当问奴,织当访婢”①、“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之说②。入唐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随着租佃制与佣工制的发展,奴婢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相对降低了。奴婢的绝对数量也有所减少,除经济原因外,还与政府的限奴措施密切相关。
  • 1
  • 2

copyright © 2002-2016  Duraspace  Theme by @mire  厦门大学图书馆  
About | Policies
 

 

Browse

All of DSpaceCommunities & CollectionsBy Issue DateAuthorsTitlesSubjectsThis CollectionBy Issue DateAuthorsTitlesSubjects

My Account

LoginRegister

Discover

Author杨际平 (19)堀敏一 (1)郑学檬 (1)Subject“屯田” (1)“营田” (1)乡里 (1)亩产 (1)亩制 (1)... View MoreDate Issued1999 (2)1998 (4)1996 (2)1995 (1)1994 (3)1993 (1)1991 (3)1990 (3)

copyright © 2002-2016  Duraspace  Theme by @mire  厦门大学图书馆  
About | Polic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