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杨际平 by Issue Date
Now showing items 1-20 of 64
-
试考唐代吐鲁番地区“部田”的历史渊源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编辑部, 1982)【摘要】麴氏高昌时期和唐代,吐鲁番地区的耕地有“部田”与“常田”之分。“部田”何以得名?它与“常田”的区别何在?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西村元佑先生认为:“常田是良质的土地”,“部田是劣等的土地”。“常田与部田的田种区别概括地说不妨理解为上田同下田的区别”。马雍同志认为“‘倍’、‘部’二字古音相通,可以假借”,因而“‘常田’就是常年耕种,不需轮休之田;而与‘常田’相对的‘部田’就是需要轮休之田”。 -
从敦煌户籍看唐代均田制下土地还授的实施问题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编辑部, 1983-03)关于唐代均田制下土地还授的实施问题,国内外史学界有过争论。本文拟以敦煌户籍资料为主,佐以其他文献资料,论证唐代均田制下土地还授之不果行。 -
两本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评介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编辑部, 1984) -
西汉“民爵、吏爵界限森严不可逾越”说质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1984) -
和籴制度溯源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编辑部, 1984) -
从敦煌资料看唐代前期的和籴制度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编辑部, 1985) -
隋唐均田、租庸调制下的逃户问题——兼谈宇文融括户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编辑部, 1986) -
敦煌吐鲁番出土经济文书研究杂考(三题)
(厦门大学出版社, 1986) -
敦煌出土经济文书杂考(三题)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编辑部, 1987) -
上海藏本敦煌所出河西支度营田使文书研究——兼论唐代屯营田的几种经营方式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编辑部, 1988) -
麴氏高昌赋役制度管见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编辑部, 1989) -
试论唐代均田制下永业田的不必还授——兼与孙天福等同志商榷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编辑部, 1990) -
中唐以后敦煌税法的变化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编辑部, 1990)<正> 虽然唐前期均田制实际实施的程度还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但如本文开头所提到的那样,似乎应该是:因为国内的土地按规定被划分(译者注:按指各户田土根据其户口与田土状况划分为永业田、口分田、居住园宅地),所以,国家便能使绝大部分农民维持相对的平等,并得以向编户征收统一标准的税——租庸调。然而,在唐王朝的后期,这一制度崩溃了。如前所述,农民中的等级差别扩大了,所以,国家进行了税制的改革,在中原地区,这种改革由于两税法的创立显得很圆满,因为两 ... -
中唐以后敦煌税法的变化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出版社, 1990-01) -
唐律未曾明定分成租为法定形式——《隋唐时代的地租制度》一文订误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1991) -
西汉屯田的几个问题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编辑部, 1991) -
敦煌吐鲁番学研究的又一硕果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编辑部, 1991-03) -
东晋南朝赋役制度的几个问题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编辑部, 1993-03) -
唐前期的杂徭与色役
(历史研究编辑部, 1994)<正> 《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与《唐会要》卷八三《租税上》记唐代赋役制度云:“凡赋役之制有四: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役,四曰杂徭。”关于唐朝租、调、役的征敛对象与数额,《唐六典》与《唐会要》都有比较详细的叙述,唯独对于杂徭,却只是一笔带过,未作进一步阐述。两唐书《食货志》与《通典·食货》记唐代前期赋役制度,更是仅及租、庸、调、户税、地税,而不及杂徭。由于上述史籍对唐代的杂徭制度语焉不详或略而不提,故今人对唐代杂徭的认识也就颇多分歧。多 ... -
论北魏太和八年的班禄酬廉
(厦门大学学报编辑部,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