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剧:《屈原》的形式与政治
Emotional Education Drama: Form and Politics in Qu Yuan
Abstract
《屈原》是郭沫若《女神》之后最为重要的文学作品,也是抗战时期左翼知识分子文化政治实践的重要历史遗产,它试验了以情感为媒介的教育剧形式。戏剧的舞台空间是具有伦理教育和历史教育功能的训谕与美育空间;对传统戏剧表达程式与伦理教化功能的继承,使该剧成为国统区实践毛泽东所倡"中国作风"的代表作;"雷电颂"让戏剧从行动进入抒情,通过对情感体验、蓄积与抒发的演示具体地展示了情感操练的方法:该剧生成的是一种不同于布莱希特"史诗剧"的情感教育剧。情感教育剧的形式,与郭沫若的革命道路和历史哲学密切相关,较之意识形态斗争,他更侧重从社会关系出发的动员式革命,情感动员补充了集体意识的情感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