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glish
  • English 
    • 中文
    • English
  • Login
View Item 
  •   DSpace Home
  • 人文学院
  • 人文学院-已发表论文
  • View Item
  •   DSpace Home
  • 人文学院
  • 人文学院-已发表论文
  • View Item
JavaScript is disabled for your browser. Some features of this site may not work without it.

朱熹与“四端亦有不中节”问题——兼论恻隐之心、情境与两种伦理学的分野

Thumbnail
Full Text
朱熹与“四端亦有不中节”问题——兼论恻隐之心、情境与....pdf (309.3Kb)
Date
2017
Author
谢晓东
Collections
  • 人文学院-已发表论文 [8328]
Show full item record
Abstract
自孟子以来,四端纯善就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晚年朱子挑战了这种观点,从而提出了“四端亦有不中节”的问题。在孟子的著名例子的基础之上,笔者构造了一个新案例,该案例的核心就是把儿童替换为一个恶贯满盈的成年人,并假设目击者中有的人知道这个事实,有的人不知道这个事实。于是,本文就以恻隐之心为例,辅以是否具有某种知识的条件,以及是否中节的道德判断,对认知主义与非认知主义两种伦理学的分野,予以了初步的分析。从而认为朱熹的道德哲学是认知主义的,具有敏于情境的特点;而孟子的道德哲学则是非认知主义的,具有钝于情境的特点。
Citation
哲学研究,2017,(4)
URI
https://dspace.xmu.edu.cn/handle/2288/164590

copyright © 2002-2016  Duraspace  Theme by @mire  厦门大学图书馆  
About | Policies
 

 

Browse

All of DSpaceCommunities & CollectionsBy Issue DateAuthorsTitlesSubjectsThis CollectionBy Issue DateAuthorsTitlesSubjects

My Account

LoginRegister

copyright © 2002-2016  Duraspace  Theme by @mire  厦门大学图书馆  
About | Polic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