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glish
  • English 
    • 中文
    • English
  • Login
View Item 
  •   DSpace Home
  • 人文学院
  • 人文学院-已发表论文
  • View Item
  •   DSpace Home
  • 人文学院
  • 人文学院-已发表论文
  • View Item
JavaScript is disabled for your browser. Some features of this site may not work without it.

“闽派书画”何以可能?——从艺术史视域向美学视域的转换

Thumbnail
Full Text
“闽派书画”何以可能——从艺术史视域向美学视域的转换....pdf (497.4Kb)
Date
2016-10-20
Author
郭勇健
Collections
  • 人文学院-已发表论文 [8328]
Show full item record
Abstract
艺术史的视角往往通过地域和风格来确认"闽派",但这两种认定方式都是很成问题的,甚至会走向艺术史的反面,去追寻一种非历史的闽派风格。艺术史视角还有把闽派当做过去完成的存在、注重继承的缺陷,并漏掉了"‘闽派书画’何以可能"的问题。美学视域是一种可能性视域,它不仅关注"曾在",更关注"将在"。因此,区别于艺术史上的"闽派",今天所说的"闽派"应当是"新闽派",它是有待生成的。这里的美学是"作为文化哲学的美学"。通过这一思维转换,在学理上,"‘闽派书画’何以可能"的问题,首先表现为"闽文化何以可能"的问题。闽文化是边缘型文化或离心型文化。边缘型文化固然有明显的缺点,却也有突出的"边缘优势"。从闽文化的边缘优势中可以引申出闽派理念来。漂泊、反叛、开拓三者,可以作为新闽派的基本艺术理念。但艺术理念毕竟是无形无象的,漂泊、反叛、开拓这三个闽派理念对于区分出一个具有离心性的派别是积极的,对于聚合一个"闽派"可能是消极的。闽派元素则可以实际聚合"闽派书画",引发艺术家对"闽派"的认同感。闽文化、闽派理念、闽派元素,是"闽派书画"成立的三条件。有了这三足,"闽派书画"之鼎就可以立起来了。
Citation
艺苑,2016,(05):8-15
URI
https://dspace.xmu.edu.cn/handle/2288/164320

copyright © 2002-2016  Duraspace  Theme by @mire  厦门大学图书馆  
About | Policies
 

 

Browse

All of DSpaceCommunities & CollectionsBy Issue DateAuthorsTitlesSubjectsThis CollectionBy Issue DateAuthorsTitlesSubjects

My Account

LoginRegister

copyright © 2002-2016  Duraspace  Theme by @mire  厦门大学图书馆  
About | Polic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