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glish
  • English 
    • 中文
    • English
  • Login
View Item 
  •   DSpace Home
  • 人文学院
  • 人文学院-已发表论文
  • View Item
  •   DSpace Home
  • 人文学院
  • 人文学院-已发表论文
  • View Item
JavaScript is disabled for your browser. Some features of this site may not work without it.

未完成的中国画改良

Thumbnail
Full Text
未完成的中国画改良.pdf (623.5Kb)
Date
2016-04-20
Author
郭勇健
Collections
  • 人文学院-已发表论文 [8328]
Show full item record
Abstract
20世纪初开始的中国画改良尚未完成,必须对当时的改良论进行改良。中国画之所以需要改良,是由于民国改良论者认识到中国画的衰败,尤其是明清时期的衰败,衰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文人画及其摹古、守旧的作风。民国改良论者提出的问题是合情合理的,但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即改良中国画的方案,却未必尽如人意。这正是中国画改良至今未能完成的根本原因之所在。民国改良方案有二:引进写实主义,融合中西艺术。对写实主义的固执与偏爱体现了民国时期的唯科学主义。就理论而言,将西画的写实嫁接在中国画的写生上,是相当牵强的。就实践而言,将西画的写实方法纳入中国画,也是颇为勉强的。今天我们应该继续深化改良,为此必须解决三个主要问题:要气韵还是要意境;要水墨还是要笔墨;要素描还是要书法。答案是前者。改良与创新不同,改良的方向是融合东西艺术,创新是中国画内部的创新,改良比创新更具现实性和生命力。继续深化改良,并不是把中国画改造成"不中不西的四不像",而是在"守住中国画底线"的前提下,充分地吸收西方绘画中的有益因素,最终实现"参合中西而成为新派"。
Citation
艺苑,2016,(02):8-18
URI
https://dspace.xmu.edu.cn/handle/2288/164234

copyright © 2002-2016  Duraspace  Theme by @mire  厦门大学图书馆  
About | Policies
 

 

Browse

All of DSpaceCommunities & CollectionsBy Issue DateAuthorsTitlesSubjectsThis CollectionBy Issue DateAuthorsTitlesSubjects

My Account

LoginRegister

copyright © 2002-2016  Duraspace  Theme by @mire  厦门大学图书馆  
About | Polic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