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glish
  • 中文 
    • 中文
    • English
  • 登录
浏览条目 
  •   首页
  • 海洋与地球学院
  • 海洋环境-已发表论文
  • 浏览条目
  •   首页
  • 海洋与地球学院
  • 海洋环境-已发表论文
  • 浏览条目
JavaScript is disabled for your browser. Some features of this site may not work without it.

强潮海湾中的湍流与混合:观测与数值模拟
Turbulence and mixing in a freshwater-influenced tidal bay: Observations and numerical modeling

Thumbnail
全文浏览
强潮海湾中的湍流与混合_观测与数值模拟.pdf (4.089Mb)
发布日期
2015-7-20
作者
连强
刘志宇
所在专题
  • 海洋环境-已发表论文 [5213]
显示详细条目
摘要
对垂直剪切应力(雷诺应力)、湍动能剪切生成率与湍动能耗散率以及垂直涡黏性系数等湍流参数的现场观测与数值模拟,是理解强潮海湾中垂直混合过程及其动力与生物地球化学效应的基础.利用坐底AdCP流速观测资料、湍流剖面观测资料以及二阶湍流封闭模型,本文对一典型强潮海湾(厦门湾)中的湍流混合过程进行了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观测结果表明:在M2分潮占优的厦门湾中,湍动能剪切生成率与湍动能耗散率等湍流参数呈现明显的M4分潮周期,并具有显著的涨-落潮不对称性,涨潮时强,落潮时弱.在涨潮期间,整个水体在垂向上近似混合均匀,湍动能剪切生成率和垂直涡黏性系数的垂向平均值分别达到5x10-6 M2 S-3和2x10-2 M2 S-1;在落潮期间,强湍流则主要局限于厚度为5~8 M的底边界层内,且湍流强度随离底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基于重力位能异常控制方程的分析表明,潮流拉伸是造成湍流强度涨-落潮不对称性的主要原因,潮混合的贡献较小.基于二阶湍流封闭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在弱层化强潮海湾中,二阶湍流封闭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湍动能耗散率与垂直涡黏性系等湍流参数的垂向结构与潮内变化;模拟结果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异主要源于一些理想化的模型假设和数学近似.
出处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5,(7):167-177
本条目访问地址(URI)
https://dspace.xmu.edu.cn/handle/2288/104839

copyright © 2002-2016  Duraspace  Theme by @mire  厦门大学图书馆  
关于我们 | 相关政策
 

 

浏览方式

全部社群发布日期作者题名主题该专题发布日期作者题名主题

我的账号

登录注册

copyright © 2002-2016  Duraspace  Theme by @mire  厦门大学图书馆  
关于我们 | 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