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Now showing items 1-10 of 39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内涵与价值——与马丁·特罗教授的对话
(《高等教育研究》编辑部, 2003-11)
【中文摘要】 大众化理论不仅仅是关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量的理论,而且是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的一种预警理论,同时也是描述高等教育活动变化的一种理论。在西方学者眼里,"大众化理论"被认为是一个"学术概念",而非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更多还原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内涵和概念解析
(《教育研究》编辑部, 2004)
【中文摘要】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其实质就是关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理论,其理论根基和研究范畴属于教育民主化的理论体系之中。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又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有其自己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概念表述的形式和内涵不同,彰显的是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中外高等教育的实践证明,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许多问题需用市场的方式解决。重新审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内涵是十分必要的。 更多还原
高等教育大众化:日本的经验与教训
(《高等教育研究》编辑部, 2006)
【中文摘要】 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具有与欧美各国不同的路径,即以大力发展对社会需求具有“敏感性”的私立高等教育来达成的,但也因此遇到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及爆发全国性的大学学潮等问题。为了摆脱高等教育面临的“危机”,构建适应大众阶段的、新的大学和高等教育系统,日本政府(文部省)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性探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央教育审议会于1971年提交的咨询报告所阐述的关于高等教育的13项改革构想及其实施。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所遇到的诸多问 ...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特征与政府的责任
(《教育研究》编辑部, 2002)
【中文摘要】 20 0 5年实现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1 5 % ,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 ,从而启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西方国家业已完成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有本质区别 ,主要表现在启动的动因和背景不同。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有许多因素 ,均取决于政府的制度性安排和政策调整。目前 ,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将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 ,政府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具有重要责任。 更多还原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精英性
(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02-03)
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走向大众的历程,认为按现行高等教育统计口径,对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统计比实际偏低,正视庞大的参加自学考试的群体,用较科学的统计口径进行计算,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或至少非常接近15%了。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时候,也应注重高等教育的精英性,适当控制精英型大学的规模,尽力维持精英型大学的水准。在大学评估中应多采用人均指标而不仅看总体实力,对研究型大学的师生比应有不同的要求,使精英高等教育在大众化时 ...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
(《高等教育研究》编辑部, 2001-11)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包括量的增长与质的变化 ,两者呈非均衡性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提是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其核心则是教育质量的多样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促使高等教育融入终生教育体系。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策方面 ,应注意解决好规模速度、资金投入、资源的开发与合理配置、毕业生就业等问题。
走向大众化时代的高等教育质量——在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开幕式上的发言
(《高等教育研究》编辑部, 2001-07)
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兼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
(《中国农业教育》编辑部, 1999-03)
<正> 本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界就在不断探索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种种设想,绘制了一幅又一幅的蓝图。谈得最多的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大众化、终身化、个性化、人文化、网络化、产业化……等等。这些设想和蓝图,虽然大多是以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现实或理论为依据,并且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对我们探讨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重要启示。
韩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历程与特征
(2002-01-20)
本文在考察韩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历程的基础上,揭示了韩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多样化的高等教育体制为保障.以社会办学力量为主要动力,从大波动渐趋平稳的高速前进等特征。
知识经济·高等教育大众化·精英教育功能
(2004-03-20)
高等教育大众化给传统的精英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知识经济的到来为我们重新认识精英教育的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传统功能相比,历史又赋予了精英教育新的功能:它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必须,它为知识与经济的融合搭建了优良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