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Now showing items 1-10 of 16
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思路
(1994-09-05)
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思路许经勇厦门大学经济系主任、教授有计划地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其目标模式应当是:以国家计划为指导,以银行信用为主体,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相结合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一、充分发挥中央银行...
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1996-07-15)
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许经勇作者简介:许经勇,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兼任厦门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单独撰写及与他人合作撰写的论著17部。在《经济研究》等120多家杂志发表论文400多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9项。当前我国国民经...
剖析台湾农会信用部运作过程中的金融风暴之源
(1996-12-15)
剖析台湾农会信用部运作过程中的金融风暴之源许经勇台湾农会自1900年9月于台北县创设以来,迄今已有96年历史.目前已成为台湾地区组织最严密、运作规则最明确,且深入台湾地区基层之最大农民组织。依照台湾农会法规定,台湾农会以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知识技能...
正确认识利率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
(1998-10-30)
如果说,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通过对贷款规模的直接控制,基本上就可以控制住货币的供应量;那么,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贷款规模的控制作用必然会逐步削弱。这一方面是因为单纯依靠直接行政办法,已经无法控制住投资规模,因而控制不住货...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资本市场的确立
(1994-04-20)
笔者从对“资本”、“资本市场”等的认识,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金融体制、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现实问题,作了深入的理论探索和具体的实证研究。
论发育金融市场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1996-06-28)
论发育金融市场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许经勇(一)当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已进入以调整产品结构与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即实现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的转变。而产品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说到底是资金结构的调整,是资金流向与流量...
论发挥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作用的配套条件
(1995-06-15)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而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作为中央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应当逐步建立以间接调控为主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所谓间接调控手段,就是以利益机制为基础的经济杠杆。作为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传导中介的专业银行,必须转化为以盈利为目标的商业银行,才能实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 ...
国有专业银行面临严峻挑战
(1995-11-15)
<正>国有专业银行转变商业银行有风险 国有专业银行产权改革有难点 我们需要关注——1995年7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意味着将从机制上解决国有专业银行身兼二任的问题,实现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困扰
(1996-02-25)
<正> 一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逐步实现信贷资金商品化,融通资金市场化。与此相适应的,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作为资金使用权转让价格的利率,也应当有控制地逐步放开。我们既要对投资和货币供给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但又不可能完全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手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地寻找间接调控的政策工具,而利率政策将在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资金利率的市场化,不仅能够比较灵敏地反映货币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关系,起着价格信号的作用,而 ...
谈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双重拉动
(2000-01-15)
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是作为大国的中国经济的优势所在,总需求以国内需求为主体是大国经济的重要特点。我国从基础设施到制造业、服务业,在满足人们吃、穿、用、住、行、教、医、娱、游等消费量的增长尤其是质的提高方面,都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这是我国经济能够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