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Now showing items 1-10 of 15
我国高等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再审视——基于对某省两所高校毕业生的调查
(2014-6-15)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难、高考弃考等现象,再次引发人们对高等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审视。在对福建省2所高校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高校、科类毕业生的社会分层情况、父子的职业地位相关性,以及父子阶层的地位变化等对比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分流影响毕业生的社会分层;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数毕业生实现了社会阶层的向上流动;同时高等教育仍是优势阶层地位再生产的重要工具。由这一研究结果审视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社会分层功能,可以得出高等教育的矛 ...
我国高等教育在人力资源配置中作用的再认识
(2014-9-20)
历史上高等教育作为社会分层的“筛选装置“曾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历社会逐步向能力社会过渡,学历与文凭的独特作用已日渐式微,高等教育在促进阶层向上流动方面的充要条件也变得不那么充分。虽然高等教育作为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在社会分层方面的功能已有所减弱,但是高等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依然不可或缺,我国高等教育依旧是实现阶层分化和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潘懋元论高等教育》读后感
(2014-12-30)
潘懋元先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引领者,在其2000年6月出版的著作《潘懋元论高等教育》中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之路进行了预测和展望,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转变教育思想、发展民办高等学校、重视高等教育地方化、使高等教育通向农村、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教育捐赠与教育政策的选择——美国保守主义基金会对大学的资助战略研究
(2014-11-28)
美国高等教育有着悠久的慈善传统,各类基金会是教育捐赠的主要力量之一。然而,这些基金会并非都是无偏无倚的,他们有着明确的思想倾向和资助策略,尤其是保守主义的基金会,大多数都是为其母公司和某种极其类似的意识形态服务的公共关系机构。他们通过雄厚的财力和周密的计划,整合不同的社会趋向,重塑和改造常识观念,影响公共政策选择,从而强力影响到与教育相关联的各项政策和各项改革。保守主义的基金会通过明确的资助战略,在大学里培养和酝酿保守主义价值观念和行动 ...
胡先骕的高等教育理念及其当代价值
(2014-3-20)
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大学校长和教育家,胡先骕在高等教育理念与实践上留下了丰富遗产。他所倡导的“培养高尚人格“、“既贵精专、尤贵宏通“、“政教合作“、“教育自应独立“等教育理念,对当今高等教育改革有重要启示。在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和高等教育强国进程中,既要继续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制度,也应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教育传统。
现阶段美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服务体系构建——以USES项目为例
(2014-6-20)
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是现阶段美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与重要议题。uSES(城市可持续发展推广服务)是针对该问题而开展的项目,它与美国历史上的“推广服务“和“服务型学习“事件渊源颇深。通过审视美国四所高校对uSES项目的实践,不仅可以明晰美国高校在现阶段城市化进程中的角色,而且可以从整体上把握现阶段美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服务体系构建情况。研究发现,高校扮演着“温床“与“催化剂“的角色;高等教育服务体系包括社区管理与咨询服务、课程开 ...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中的几大问题及其危险
(2014-9-15)
面对高校盲目竞争并与社会期望不相适应这一严峻现实,改变过去单一的人才培养思维,使大学符合社会的多元期望,培养现代社会里的应用型人才,这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主要动因。而现代社会需要的真正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广阔知识且能适应未来社会变化,他们将职业视为自我实现的基础。与此相应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就离不开科学研究,因此应用技术大学的真正内涵应该是“应用科技大学“。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中还要避免几种危险:避免应用技术大学沦为“职业培训机构“,避免高 ...
论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及其使命
(2014-6-30)
高等教育的本质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高等教育学界的基本理论问题,至今尚无一致意见。虽然人们承认高等教育具有多重属性,但难以确定何为其本质属性。人们对高等教育本质属性的认识常常是与高等教育的功能定位联系在一起的,从而证明高等教育活动的正当性。无论何时,高等教育都必须担负传承文化、培育高级专门人才的使命,这说明高等教育在本质上属于文化,高等教育的一切功能都是通过传承文化和培育人才而实现的。不同文化赋予高等教育不同的品质,但理性精神始终居于高等教 ...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获得的城乡差异分析——基于1982~2010年我国16所高校的实证调查
(2014-10-20)
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近30年来,我国城乡子女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数量方面的差异一直在缩小,到2010年时已基本实现了均等化。就入学机会的质量而言,重点高校中的入学机会差异经历了一个先扩大后缩小的过程;普通本科和专科院校中的入学机会差异自1982年以来一直处于缩小的态势。今后应通过各种干预措施努力改善农村子女的就学环境,增加他们入读重点高中的机会,同时提升普通本科和专科院校的办学质量,以进一步提高城乡子女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质量方面的均等化程度。
研究型大学学生眼中的中外合作办学——以厦门大学为例
(2014-1-25)
中外合作办学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了解厦门大学本科各专业学生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认识,笔者对200名厦门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学校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并不是很满意,他们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认识比较局限。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有三方面原因: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咨询渠道不畅;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有待提高,社会关注度不够;学生自身能力欠缺,国际化意识淡薄。因此,笔者提出相应建议:学校应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