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Now showing items 1-8 of 8
研究型大学学生眼中的中外合作办学——以厦门大学为例
(2014-1-25)
中外合作办学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了解厦门大学本科各专业学生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认识,笔者对200名厦门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学校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并不是很满意,他们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认识比较局限。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有三方面原因: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咨询渠道不畅;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有待提高,社会关注度不够;学生自身能力欠缺,国际化意识淡薄。因此,笔者提出相应建议:学校应尽 ...
生活哲学视角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
(2016-10-20)
生活哲学在19世纪中期开始出现复兴,主张哲学应回归生活世界。它以人的生活为出发点和归宿,探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种哲学观关注人以及人的生活,内蕴着生成性思维。它强调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培养,促进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为此,把生活哲学作为高等教育哲学的一个视角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这一视角下,高等教育应教学生认识自我、热爱生活并关注学生的自我生成,把学生培养成能够展现自我、实现价值、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并创造生活的幸福的人。
促进或固化:高等教育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2017)
近年来,不少学者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来阐述高等教育促进社会流动,使底层精英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进入中上阶层,从而改变自身命运。然而,也有学者认为,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家庭背景差异以及现有的就业制度等使得高等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功能弱化,甚至出现阶层固化的现象。从功能理论视角来看,一个人所获得的教育资格决定了他的职业,进而决定其所处社会的阶层。这一基本观点的前提是教育机会均等,由于受多种外在因素影响,事实上接受高等教育的机 ...
关于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潘懋元先生访谈
(2017)
世界大趋势、个人因素以及时机问题是潘懋元教授创建高等教育学的三大缘由。访谈中,潘教授主要围绕微观教学研究、双一流建设、青年教师发展、互联网+教学以及混合所有制办学等热点问题谈对高等教育的看法,并对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理论设计
(2016-03-31)
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中国的这一问题更为突出,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任务更为紧迫。高等教育质量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的基本框架是:转变思想是前提;体制改革是关键;课程与教学改革是核心;优化生源、教师队伍建设和增加投入是保证;评估体系建构是准绳。这一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作,共同承担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行任务。
美国高等教育公私合作的典型与趋势——以普渡大学收购卡普兰大学为例
(2018-06-20)
近年来美国可授予学位的高等教育机构的数量整体下降。尤其是私立营利性学校,其生存与发展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不少营利性学校纷纷寻求出路,如营利性的卡普兰大学并入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普渡大学。这种模式是否可以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公私合作的典型与发展趋势?通过对普渡大学成功收购卡普兰大学进行归因分析,并探究其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加深对美国高等教育公私合作的理解,进而为我国高职院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PPP在国外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述评
(2018-05-20)
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各具优势。公私合作能够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互补不足,从而实现共赢。公私伙伴关系(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PPP)最先应用于公共基础设施领域,在\"混合经济\"及新自由主义经济的影响下,逐渐被引入教育领域。当前高等教育面临市场化、国际化、大众化带来的诸多挑战,高等教育PPP也日益引起学界关注。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发现高等教育PPP已成为不少国家缓解高等教育财 ...
美国营利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
(2018-02-21)
美国营利性高等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荷兰殖民地时期,从最初的边缘地位发展到今天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发展对不同职业人才的需求、为获得联邦学生财政援助而进行的认证、营利性学校快速应对市场需求的能力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等是影响美国营利性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美国营利性高校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其发展的原因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可以为我国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