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Now showing items 1-7 of 7
我国高等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再审视——基于对某省两所高校毕业生的调查
(2014-6-15)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难、高考弃考等现象,再次引发人们对高等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审视。在对福建省2所高校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高校、科类毕业生的社会分层情况、父子的职业地位相关性,以及父子阶层的地位变化等对比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分流影响毕业生的社会分层;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数毕业生实现了社会阶层的向上流动;同时高等教育仍是优势阶层地位再生产的重要工具。由这一研究结果审视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社会分层功能,可以得出高等教育的矛 ...
我国高等教育在人力资源配置中作用的再认识
(2014-9-20)
历史上高等教育作为社会分层的“筛选装置“曾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历社会逐步向能力社会过渡,学历与文凭的独特作用已日渐式微,高等教育在促进阶层向上流动方面的充要条件也变得不那么充分。虽然高等教育作为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在社会分层方面的功能已有所减弱,但是高等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依然不可或缺,我国高等教育依旧是实现阶层分化和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
现阶段美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服务体系构建——以USES项目为例
(2014-6-20)
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是现阶段美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与重要议题。uSES(城市可持续发展推广服务)是针对该问题而开展的项目,它与美国历史上的“推广服务“和“服务型学习“事件渊源颇深。通过审视美国四所高校对uSES项目的实践,不仅可以明晰美国高校在现阶段城市化进程中的角色,而且可以从整体上把握现阶段美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服务体系构建情况。研究发现,高校扮演着“温床“与“催化剂“的角色;高等教育服务体系包括社区管理与咨询服务、课程开 ...
日本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对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启示
(2010)
如何协调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是高等教育发展转型时期各国都要面临的难题,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日本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坚持国(公)立与私立高等教育机构分层分类发展的原则,在“质量提高“与“规模扩张“上兼具均衡性与非均衡性双重特征。可以说,这种延续至今的发展模式,成为日本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一条独特发展之路。
扩招背景下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变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2011)
高等教育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3个层次,通过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变化考察大学生实际就业情况,发现扩招后3个层次的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现有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显现出一定的问题:高等教育比例失衡,各层次教育定位不清,层次结构间衔接性差,从而也对就业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误导了大学生的就业预期,并会减少了大学生的就业机会。通过教育反思,发现精英教育情结,对专科层次教育认识不清;盲目攀比心理,贪大求全从而导致了层次结构失衡。为此,准确定 ...
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动因、链条与思路
(2017)
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是指高等教育服务产品的供给端或网络状供给链,一般由供给主体、供给链条及相关要素构成。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既源于经济领域供给侧改革的策动又源于自身改革的需要,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后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试图通过调结构、提质量、去产能、消库存等措施,来达到增加优质高等教育产品供给和减少劣质高等教育产品供给的目的。改革的着力点在于三大供给主体,即政府、社会和高校的供给链本身及各链条之间的结构关系。基于此,改革的思路与路 ...
近十年我国家庭高教成本分担的城乡差异分析
(2016-03-28)
高等教育成本补偿中的城乡家庭分担差异及公平,一直是教育经济学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对我国2002—2011年城乡家庭收入水平及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能力和差异状况的考察,揭示城乡差异背后的教育公平问题,为相关政策调控提出可行性建议。分析表明:近十年我国城乡家庭高教成本分担差异逐渐缩小,但差异依然显著;城乡家庭年人均收入增长和高教成本增长呈非一致性关系;城乡家庭的高等教育负担能力相差悬殊,城乡教育公平问题依然突出。据此,应通过多元化的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