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Now showing items 1-10 of 17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念的变革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编辑部, 2005-08)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正处在一个充斥新颖管理观念和模式的时代,眼花缭乱的西方管理理念已经成为银行管理层迷茫和困惑的制造源。在一轮又一轮不断流行的管理新潮中,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念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管理学界对管理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和管理思想的逐步升华。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全局;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银行业面临着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巨大压力。本文旨在分析国有银行经营管理理念的八大变 ...
商业银行压力测试研究
(2005-10-30)
随着商业银行金融工具的多样化以及经营领域的全球化,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从而要求商业银行具有更高的风险预测和风险管理能力。对压力测试的研究有助于商业银行预测在市场最严酷的情况下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并通过主动改变经营策略防范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外生性研究
(2005-12-30)
不良贷款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银行商业化、国际化进程的最重要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主导原因在于银行自身所不能控制的外部因素,这些外部因素包括经济周期、所有制类型、银行服务区域的经济发达程度和银行业的垄断程度。文章验证了产生不良贷款的银行外部环境的因素,讨论了如何着手改善银行外部经营环境,防止或减少不良贷款的产生。
对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问题的若干思考
(2005-08-30)
本文在分析影响商业银行贷款质量因素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商业银行贷款管理中存在的粗放经营、信贷集中、贷款“三查”不到位等问题,提出加强和完善贷款风险管理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强调落实贷款管理责任制,建立良好的贷款风险管理文化和完善贷款经营考核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国有商业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问题研究
(2005-09-30)
商业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目的是要改变单一的国有股权结构,提高银行治理水平。事实上,银行治理水平不仅与股权结构有关,更与股权的市场交易结构有关,分割的市场结构会导致非流通股东的行为异化,侵占流通股利益,降低治理效率。忽视分割的市场结构,片面股权多元化并不一定能取得银行治理改革的成功。
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策略初探
(2005-04-15)
我国商业银行营销还处于起步阶段,面对国内外竞争激烈和效益不佳的状况,商业银行需要在短期内转变营销观念,综合运用各种营销策略开展营销活动,以便在竞争中取得有利的位置。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当前营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并分析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成功经验,立足于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营销应采取的相应的营销策略。
中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比较研究
(2005-12-25)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与西方现代商业银行相比,我国信用风险管理还处于较落后的水平。本文介绍了西方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一些做法和技术,与我国商业银行进行比较,并分析我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其原因,得到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结论。
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证浅析
(2005-10-25)
在我国加入WTO后,伴随着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日期的日益临近,我国银行业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是我国各商业银行必须正视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中取胜,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从理论和实证上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出了建议。
商业银行业绩评价机制研究
(2005-05-16)
本文从经济增加值(EVA)的基本理念入手,通过对EVA的基本理念和商业银行以EVA为业绩评价核心指标的优越性分析,探讨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建立和应用内部EVA业绩评价机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障碍,并就商业银行如何完善EVA业绩评价机制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浅析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对策思考
(2005-01-30)
随着外资银行大举进入中国金融市场,我国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商业银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只有不断开展金融创新,大力发展新型的业务品种,而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抵抗金融风险,获得新的市场竞争优势,促进经济效益增长的有效方法。也是银行金融创新的必然选择。